新闻中心News Center
清明时节|华邦瀛集团缅怀先祖
( 文章来源:华邦瀛集团   /   发表时间:2023-04-05)

图片1.jpg

清明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,含有天气晴朗、草木繁茂的意思。

又名“三月节”或“踏青节”。是重要的“八节”(春节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、中元、中秋、冬至和除夕)之一。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(公历4月4-6日),太阳到达黄经15°。时但其节期很长,有“十日前八日后“及“十日前十日后”两种说法,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。

图片2.jpg

清明节之来历

公元前655年,晋国公子重耳由于遭到其父王宠妃骊姬的陷害,被迫带着一群家臣仓惶出逃,踏上了流亡之路,这其中就有介子推。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,重耳饥病交加,气息奄奄。介子推见状毅然拔刀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,熬成汤给重耳充饥,从而保全了重耳的性命。这就是历史上“割骨奉君”的故事。公元前636年,重耳登上了晋国王位,史称晋文公。

此时,他受到一帮大臣的曲意奉迎,一时间志得意满,大肆分封。介子推苦心规劝却无济于事,便作出了隐居绵山、独善其身的选择。晋文公知道后,急忙带着大臣们赶到绵山寻找,却始终不见介子推的影子。晋文公便命人放火烧山,只留下一条道路。一时间,风起火烈,大火绵延数百里。三天后,晋文公上山寻找,却发现介子推与母亲已葬身火海,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。

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,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。便赐老柳树为”清明柳“,并晓谕天下,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。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,到了唐朝,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。后来因两者日子相近,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。

图片3.jpg

清明,教会我们不忘本

曾问过一位年长的伯伯:“您年纪这么大了,为什么还要每年坚持清明祭扫呢?”伯伯说了一句话,令我感触颇深:“人这一辈子如果没有根,走到哪里都是漂泊。只有站在这里,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,将往何处。”

在中国人的思想里,“根”是祖先,是亲人,是故土。清明时节寻根问祖,其实是提醒我们做人不能忘本——既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出发,因何而出发;更要遵循父母的教诲,传承先辈的精神。

图片4.jpg

清明,教会我们在爱中告别

网上有个问题:“祭祖扫墓,真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?”有人回答说:“祭祖,相信的并不是鬼神,而是相信亲人对我们的爱是不会消失的,他们在我们心里留下的回忆也不会消失。”

死亡,只是改变了生命的状态,并未结束我们与亲人的联系。在这场年复一年的仪式里,最好的缅怀是记得,也是放下。那些有关生死的话语,教会我们在爱中学会告别。

清明,是一个有关“传承”的日子

一位网友分享,每年清明去陵园,一定要带上自己的小孩。他说,这种一年一次的经历,会让小孩慢慢知晓血脉的延续,体味责任、礼仪和感恩,这比言传一百遍更有效。因小见大,由此及彼。这可能也是岳姓族人非要去杭州忠烈祠,两岸三地非要去黄帝陵的原因吧。

清明,是一个有关“传承”的日子,有哀思、有纪念,是责任、是感恩。不论家教传承,还是家国情怀,都寄寓在这四月的叩拜之中。

图片5.jpg

勿忘清明,且惜当下

清明节落在一年中最美的时节,却也是所有节日中最伤感的。当我们急匆匆地行走时,别忘了停下脚步,回头看一看。人生终有别离,但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,遗忘才是。

天清气明,杨柳泛青,愿你不负时光,珍惜当下,带着所爱之人的嘱托,勇敢而从容地过好每分每秒。


分享: